《心经》,全称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略称《般若心经》或《心经》。全经只有一卷260字。属于《大般若经》中600卷中的一节,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,言简而意丰,词寡而旨深。《心经》出自玄奘法师翻译的《大般若经》。
大藏经640多万字,其精要浓缩在5000多字的金刚经里,金刚经的核心、纲要、精华浓缩在268字的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里。《心经》被人们诵读了2500多年,能完全理解其深奥义理者并不多见。本文选取268字中的21字来解读《心经》。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六个字:般若波罗密多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五个字:观自在菩萨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四个字:自在行深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三个字:观自在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二个字:行深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一个字:空
般若波罗密多:“般若”是梵语,汉译为“智慧”,但佛法讲的智慧是了知宇宙虚空变化,彻悟生死解脱之理的大智大慧,而不是平时说的智力、智商、聪明的意思,也不是指常人之小智小慧、学者之俗智俗慧、二乘之空智空慧。“波罗密多”也是梵语,汉译为“度”、“到彼岸”,有圆满成功的意思。佛教认为,现实人生的“此岸”因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蕴蕴集而苦海无边,如能离苦得乐,了悟宇宙人生的真谛,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在自由,就是“到彼岸”。般若波罗密多的意思是:开启智慧之船,渡过烦恼痛苦之海,到达幸福安宁之彼岸。般若波罗密多即是佛法修为、修行的目标,也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真实过程。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五个字:观自在菩萨
观自在菩萨:“观”字拆开来看是“又见”,是回个头来看、回个头来想的意思,是回头观见生命彼岸、体悟生命本真的意思;观又是从高处往低处看、能看清看懂看透的意思。“观自在”有几番意思:如果能回个头观想自己走过的歪歪斜斜的生命之路,则智慧的“本我”就会自然而然出现(自在);如果能站在“高处”看众生、看世界,则不会被烦恼无明障蔽,“我”就能自在自由;如果能“止观”,不思来不思去,不思善不思恶,不思生不思死,那个“我”就自在了。如果能做到“观自在”,就可以引导众生获得觉悟和智慧了(觉有情)。因此,“观自在菩萨”五个字,回答了怎么思想(观),怎么行为(自在) ,思想和行为的结果是什么(菩萨——觉有情)三个层次上的问题。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四个字:自在行深
《心经》开篇说:“观自在,菩萨;行深,般若波罗密多。”“自在”指思想上、精神上的自在,“行”指修行、修为,修正自己的品行和行为(佛教的大乘修行者的修行指为众生广种福田),“行深”也可以说“深行”,“深”是对“行”的解释说明和限制,“行深”意即“修行”为众生广种福田时,在对象上无所不包,在地域上无处不在,在时间上无始无终,在程度上无大无小,是行为、行动上的博爱。“自在行深”要求修行者将思想和行为统一起来,且要更加注重“行”:思想上“观自在”,只能“觉有情(菩萨)”,“行深”了,就可获得般若大智慧。
《心经》最重要的一个字:空
《心经》中的“空”不是无,可以理解为“变化”之意,是对事物存在状态的一种描述,是正面、肯定的说法。相和空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,是手心与手背的关系,故《心经》说“五蕴皆空”——意即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,所有事物都在运动变化,见“物”必见物的运动变化,修行者要以空相为相。空相是变化着的现象、形象、形态,任何事物要么增加,要么减少,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无恒常之物,无恒常之理,这个道理不会有变化,不会因时间、空间、种族、情感等不同而不变化。懂得这个硬道理,才可能掌握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,掌握了变化发展规律,才可能获得般若波罗密;又说“诸法空相”——意即所有道理都是讲运动变化的事物,理“空”必见存在的物相,修行者要以相空为空。变化肯定是事物的变化,没有“相”的变化那是真“空”,那才是什么都没有;又说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——意即事物的形状形态和运动变化是一体两面的关系,修行者不要执相,也不要执空,空、相两边都不执则得大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