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中医药研究学会
网站首页 >> 书香中国
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
来源:本站 作者:管理员 日期:2020/3/17 14:44:16

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。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、阴阳五行学说、气血津液、藏象、经络、体质、病因、发病、病机、治则、养生等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专著《黄帝内经》问世,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。时至今日,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、诊断法、治疗方法等,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。

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,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,它来源于实践,反过来又指导实践。通过对现象的分析,以探求其内在机理。因此,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,一是整体观念,二是辨证论治。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,它主要包括阴阳、五行、气血津液、脏象、经络、运气等学说,以及病因、病机、诊法、辨证、治则治法、预防、养生等内容。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,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,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。例如,“道法自然”、“天人合一”是中医药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,“仁者爱人”、“以德立人”、“以诚待人”、“讲信修睦”是中医医德和中药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,“中和”、“泰和”是中医药理论崇尚“和谐”的充分体现,“安不忘危”、“治不忘乱”、“居安思危”是中医药理论“治未病”所崇尚的上工之道。中医药哲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,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文化底气。

冬春两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,病情加重者大多肺部壮热难耐,内在既有痰热挡道,外面又有气机闭郁,这时候单纯用西医治疗,效果并不理想,中西医联合治疗效果会更好些。

怎么用中药治疗呢?一句话,升降肺气,清热化痰。通俗地来讲,就是外开肺盖,内清肺热。

开肺盖用什么药呢?用肺三药,麻黄、杏仁、甘草。

哪味药清肺金实热,效果又快又好呢?当然是石膏了,石膏这味药又叫白虎,专门行肺金肃降之令,凡肺部实热痰浊壅盛,非石膏不能清降。

这个方子就叫麻杏石甘汤,《伤寒论》经典方剂之一,是治疗肺热咳喘,发热口渴,各类实热性肺炎的特效方。既能够辛寒撤其标热,又能够降肺中气机,只要热在肺,肺卫郁闭,宣降失司,投之无不效焉!这麻杏石甘汤好像一根扫把,从咽喉到胸、肺、胃,把堵塞壅滞之处纷纷扫开来,气都顺了很多。张仲景用麻杏石甘汤治肺部实热,从没有耐药过。古今的医家延续《伤寒论》的经验,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各类肺部实热,包括现代的大叶性肺炎、喘息性支气管炎,疗效显著,又没有耐药性,这正是中医汤方可贵之处。麻杏石甘汤方组:麻黄10克、杏仁15克、甘草10克、石膏50克。

邪自外来,需透邪于外,给邪出路;又肺外合皮毛,肺热通过透散,能够外出。麻黄宣肺解表泄热,有火郁发之之意。

汗得以发,表得以解,敌人被赶走了,但肺热的环境并没有改变,因此配伍辛、甘、寒之石膏清泄肺胃之热,既制麻黄性温,使麻黄宣肺而不助热,又可清热,免致消耗津液,有存阴之意。两药一寒一热,一散一清,相制为用,既能清热,又能宣肺。

方中又配杏仁,杏仁肃降肺气,与石膏一清一降,与麻黄一宣一降,相辅相成。这样麻黄、石膏、杏仁三药相合,有宣、有清、有降,使犯肺之热得清、得宣、得降,则热邪犯肺之喘咳证可除。方中还有一味甘草调和诸药。此外,甘草养阴生津,李东垣谓其能润肺

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炎并不稀奇。此方本来是治疗热喘的代表方,关于此证的特征,《伤寒论》有汗出而喘的经典表述。

近代医家用来治疗麻疹肺炎、大叶性肺炎等各种肺炎,不仅起效快,而且费用低。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之时,用玉屏风加西洋参、麦冬、菊花和麻杏石甘汤收到很好的效果。不过也难怪,从西医的角度看,方中无一味有抗菌药,怎么能治疗肺炎呢?说实话,用经方是不讲道理的,只看看当下的病人是何等样反应,所谓方证相应就行,这是古人的智慧。

当今中医用经方,喜欢加减,好像不加点药,不放心,也不能显示自己高明的辨证论治的能力。于是,就是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,也常常要在方中加入鱼腥草、黄芩、连翘、金荞麦、桔梗、旋覆花、金银花等等。

其实,很多情况下,加味是无用功。药味多并不意味着药力的强化。使用天然药物,讲究组合到位,处方的结构决定处方的疗效。经方,就是浑然天成的最佳药物结构,可别小看这区区四味药的麻杏石甘汤!

另连花清瘟、抗病毒口服液、金花清感、藿香正气水、清瘟败毒散等中成药对呼吸道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。

重要论述在文章最后再次提醒各位朋友: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。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、阴阳五行学说、气血津液、藏象、经络、体质、病因、发病、病机、治则、养生等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中医专著《黄帝内经》问世,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。时至今日,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、诊断法、治疗方法等,均可在此书中找到根源。

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,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,它来源于实践,反过来又指导实践。通过对现象的分析,以探求其内在机理。因此,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,一是整体观念,二是辨证论治。中医的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,它主要包括阴阳、五行、气血津液、脏象、经络、运气等学说,以及病因、病机、诊法、辨证、治则治法、预防、养生等内容。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,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,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。例如,“道法自然”、“天人合一”是中医药理论的立足点和出发点,“仁者爱人”、“以德立人”、“以诚待人”、“讲信修睦”是中医医德和中药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,“中和”、“泰和”是中医药理论崇尚“和谐”的充分体现,“安不忘危”、“治不忘乱”、“居安思危”是中医药理论“治未病”所崇尚的上工之道。中医药哲学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,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文化底气。




友情链接: